vnsc5858威尼斯城官网-vnsc威尼斯城官网

  所在位置:vnsc5858威尼斯城官网 > 走进翁源 > 文化翁源 > 文化钩沉

耽石书院话余靖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09-20 15:32:59 字号:[ ]

  在翁源县新江镇双石村峰口有一座耽石书院,是韶州历史名人、北宋工部尚书、集贤院士、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余靖曾经寄宿读书的地方。耽石书院原是佛地名刹,古时此地树木参天,巨石如屏,山清水秀,风景别致,是我县旧十六景之一。
  沿着古人走过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耽石书院前有一股清泉,人们叫它耽石泉。岁月在禅境里是静止的,唯有这股清泉年复一年在寂寂地流淌。相传,唐朝大中三年(849年),僧人法光见此处山峦重叠,甘泉喷涌,花草留香,便在此地主持修建寺庙并取名耽石寺,从此香火不断。宋天圣元年(1023年),余靖、梅鼎臣等结伴来到耽石寺游玩,见此处风光秀丽,便寄宿寺中读书,余靖等少年孜孜苦读的精神感动了僧人。于是,主持慧周把寺庙腾出来让学子们读书,而在不远处另外新建寺庙,耽石寺也就成为了耽石书院。第二年(1024年)余靖和梅鼎臣同中进士,曾在此苦读的巢迪等3人也先后同登进士第。成为北宋五进士,传为佳话。从此,耽石书院成了名人学子的景仰之地,许多学生慕名到耽石书院发奋读书。
  宋仁宗皇佑六年(1049年),时年50岁的余靖重游耽石院,兴致勃发,感慨万千,即兴撰写《耽石院记》。后人将《耽石院记》刻碑勒石,从此耽石书院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摩崖石刻,正如余靖所说:耽石院者,翁川之盛刹也。《耽石院记》全文近五百字,整个石刻宽约7米,高约4米,石刻字体刚劲有力,体势浑厚,文章、书法、镌刻俱佳,明朝曾任广东布政使的王大用由衷发出“襄公笔力高崖古,三绝人间风此碑”的赞叹。明崇祯年间翁源知县朱景运拜谒耽石书院后作诗曰:“米谓石为丈,余颠颇类之,前过浈阳峡,一石手自持。今来耽石院,拜石余公祠,怀贤友尚古,钦风文在兹。”又有诗云:壁立沉且丽,峭划如枰棋;清泉倚藤竹,濯浣慰遐思。抚愧尘俗状;山灵当致嗤;漱石枕流性,明发寄新诗。县人曾在院内建余襄公祠,今废。现在的书院是新江镇党委政府按耽石院原址遗迹重新修建的。院内天井保持了原状原貌,的确,耽石书院风景别致,书院前后山脉似凤凰起舞,半山之中还有一崖洞,洞内石乳、石笋千姿百态,书院门前,还有一口池塘,常年清澈如镜。
  余靖(公元1000—1064年),字道安,号武溪,曲江人。自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以及佛道之书,无所不通,尤以文才拔萃,天圣二年中进士,初为赣县尉,后到京任秘书监,掌管典籍文书。入崇文馆主持校勘《史记》、《汉书》、《后汉书》。庆历年间三次以谏议大夫的身份出使辽国,力挫辽国的外交恐吓。与欧阳修等同被誉为“庆历四谏”之一。余靖曾在南海做官十年,离任时不带走南海一物,因此以“风采清华”称颂于世,广州有八贤堂,余靖当其一。余靖晚年官至工部尚书,是岭南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扬名之士,后人在韶州建风采楼,以风采为路纪念他。
  余靖在《耽石院记》中写道:“同焉者募、异焉者劝、富焉者资、壮焉者力”,也就是说志趣相同的要同心合力,意见不同的要用道理说服,富有的要帮助贫穷的,年青人要勇往直前。劝导人们要互相帮助,刻苦读书,勇于探索真理。我县诗书画家刘国玉曾访耽石院余靖读书的地方留下诗作:耽石奇观昔已湮,断崖徒自白云旋。襄公面壁来何处,学士文踪仰此间。鸿影鹏程曾寄迹,僧圆道迹莫寻源。迎风翠竹千竿起,雨后春笋传杜鹃。先生除了抒发对余襄公的敬仰之情,又意蕴着翁源莘莘学子在余靖勤奋博学精神的鼓励下,如雨后春笋,如迎风翠竹茁壮成长的深刻寓意。耽石书院已不仅作为古迹而具有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它的文化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人们发奋读书,启迪着后人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