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nsc5858威尼斯城官网-vnsc威尼斯城官网

  所在位置:vnsc5858威尼斯城官网 > 走进翁源 > 文化翁源 > 文化钩沉

明崇祯翁源秀才阮玉衢迁居东安(今云安)县的历史考证

作者:杨通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11-06 11:06:59 字号:[ ]

在今日云安县六都镇东成村的冬瓜村小组,居住着一支奋发图强的客家民系,其始迁祖为大岭下六世阮玉衢。始祖原居翁源县利陂铺大岭下三槐里,是一位识大体、目光远的明末秀才。阮玉衢出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父亲宾寰早逝,身世暂无考,目前只知其祖父是一位村中富户,例授六品职衔,随官居异地,原配邓氏,留居翁源大岭下。

玉衢青年时拜在老秀才黄啟门下,黄啟见玉衢颇有见地,遂将女儿许配给他。

崇祯十七年(1664年),明王朝逐步走向衰落,三月十七日,李自成起义军占领北京,三月十九日,李自成从德胜门进入北京城,明王朝宣布灭亡。在这样一种政治背景下,三十七岁的阮玉衢决定迁徙他乡,以寻求发展之计,当他得知陈璘将军在东安蕃衍六十余年的情况之后,又由于有熟人引荐,最终携妻带子举家从翁源大岭下迁居至东安县六都乡石龙保园石甲榕树村落籍。玉衢生有三子,长子名泷(为纪念先祖曾在罗江泷下居住),又名载六(承载六世之志也),次子名国玺,三子名国材。阮玉衢一家五口跋山涉水的迁居历程,体现了客家人为求生存、图发展的雄心壮志。

阮玉衢在榕树村公旺坛社搭草房定居后,以其三个儿子的名份入了东安县籍。依靠养鸡养鸭图生计。一日,恰遇落难国师黄绍台路过,玉衢留风水师同住,大师感其留宿不嫌弃之善,一面点穴“蠏地”供其定位建房,一面又点双凤山佛子凹五指山之“鸡公追鸡嫲”名穴二处供其立祖墓。据传,阮玉衢后来竞把这位国师供养起来,直至老终。今日,“国师黄绍台之灵位”牌依然被供奉在阮氏宗祠里。

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岁,时已五十三岁的阮玉衢只身返回祖地翁源大岭下祭祖,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登山挖取祖母邓太安人遗骸连夜带出。返回东安后,把遗骸按黄绍台国师指点的墓穴安葬。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岁,阮玉衢再次回乡祭祖,又趁夜将其父母骸骨取出,并说动其一个堂兄弟阮宪文一同倒穿草鞋回到东安,将父母骸骨葬于五指山下穴。阮宪文入籍东安后,在中洞园开枝发叶。(在这里需说明一下,为什么阮玉衢要倒穿草鞋回来呢?因为客家人各姓氏都屡屡出现迁居外地后,一来,回宗地祭祖路途遥远,都想把先祖的骸骨移来定居地葬祀,省得往来艰辛,但往往上祖的骸骨是不容易取走的,因为族伯叔祖、堂伯叔祖或堂兄弟、胞兄弟是不会轻易让你取走上祖骸骨去他乡安葬的,那只能通过偷挖来解决)。

至清顺治年间,阮玉衢长子载六已考取秀才、次子国玺考取贡生,三子国材中秀才。至康熙、乾隆间,其子孙分别考取贡、监生、授儒学修职郞郞、征仕郞等职,有碑文为证。

阮玉衢,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已巳岁,享寿八十有三。其妻黄氏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戊申岁,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享寿八十有二。

今天,在云安县六都镇东成村冬瓜村阮氏宗祠的墙壁碑刻里,依然可见“始祖来自翁源县大岭下,顺治十七年、十八年,二次回原籍将上祖骸骨偷带东安,倒穿草鞋回来”的记录。

20041119,作者受翁源大岭下族理事会委托,与阮应龙、阮应芳一起,亲至云浮、云安调查考证,终于把大岭下族人阮玉衢于明崇祯迁居云安的历史弄清楚。

为什么大岭下六世祖阮玉衢要迁居东安?现已查明,翁源周陂铺龙田人陈璘将军于明万历四年迁东安后,陈璘的舅表、表侄(皆龙田人)朱文昌、朱禄、朱世隆、朱昌奉、朱英奉等都先后迁居东安、罗定。其时,由闽迁翁源李村铺王文德(一郎)的第五代孙王廷才亦迁居罗定,并官授营千总。说明那时翁源已有好些人迁居东安一线落户,是明末乱世客家人迁居的一种趋势。